2017年秋天,我们开始创建太原城市记忆馆,试图通过旧物,把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与城市的变迁缝合在一起。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存需要与外部进行许多资源交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停地遇到一个地名——上海。
1950年,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太原重型机器厂在太原开工。厂史馆里有一张照片,主角是来自上海的三十多位工程师,扛着“为我先锋”的锦旗来到太重,自愿来支援内地工业建设。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白裤子,白色的马夹,扎着领带,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新鲜的生活方式。
当时的国营大厂里,汇聚着不少外地人,东北的,四川的,广东的,江浙的,其中最特别的是上海人。同样的工资收入,上海人的饭桌上内容更丰富,穿着更时髦,上海妈妈说话更温柔。“上海人用这么小的碗盛米饭。”左邻右舍用不屑掩饰着羡慕。这些在外地工作、成家、养育了下一代的上海人,在生活中顽强地坚持着海派基因,讲上海普通话,穿浅色裤子,喝咖啡,小碗吃饭。一种印着“上海”字样的罐装咖啡粉,在上海本地人早就不喝之后,位于晋中市的经纬纺织机械厂小卖部还销售了好几年,无言的咖啡回答了人类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上海糖果、上海童装、上海的确良衬衫、上海绒线编织……作为七零后,上海制造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在内地人眼里,上海就是精美、摩登的代名词,一个单位最好的职位是采购,能常出差,到上海更是千载难逢的美差,大家都打破头抢着去。父亲和母亲曾去过上海,回来时大包小包肩扛手提,他们回家的那天就是我们姐妹三人的节日。
1995年我和先生新婚旅行,从山西到北京再到东北,第三站是上海。在瑞金百货一楼,买了一套美发用品,6支电加热卷发棒,深玫红色的精致塑料,散发着柔和的光泽,用它能把我平凡的烫发变成充满弹力的大波浪。这也是我的第一套美发工具,直到现在还在忠实地服务着。
记得先生当时拿着一张特别小的单据去交费,一式三联,回家后才发现,留在自己手里的是一张,一张真正的,不是收据,而是盖着红色税务章的正式。在我的印象中,当时买东西要是一件很难的事,商家肯定不会主动提供,遇到有顾客索要,售货员总是冷言冷语,推三阻四。在上海,你居然什么都不用说,就自动有了一张。“人家上海”,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你感慨万千,叹为观止。
以上私人记忆既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独特记忆,同时也和众多市民的公共记忆相重叠。在创建太原城市记忆馆的过程中,一千多位普通市民向我们陆续捐赠了一万多件有明显时代印记的旧物,其中不少“上海制造”:家里用的标准牌缝纫机、三五座钟、中华电唱机、海鸥照相机、凤凰自行车、人造革提包,结婚时戴的上海手表、东风手表,学生时代用过的24色彩色铅笔、三色圆珠笔,男士的牛皮鞋、双排扣西服,老人家爱吃的小点心的铁皮盒。与旧物一同呈现的,是真人讲述。安装公司的青工抓阄抓到全公司唯一一个自行车号,才买下家里第一辆永久二八自行车;外嫁的上海姑娘回到娘家后,母亲为她买的织锦缎中西式罩衣、上海羊毛衫……无论讲起哪一样,捐赠人脸上总会浮现出沉浸式的笑容。
位于太原市中心的钟楼街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商业街,街上有两处与上海相关的商业,都是上世纪50年代从上海整体搬迁过来,为当地商业服务业竖立学习标杆的。一间叫上海饭店,一间叫太原美容厅,原名按司街高级理发店,都曾代表着本行业的最高标准,直到今天也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海派格调。
外地和上海,远远不止是太原一座城市的回忆。2022年初,我们在阳泉市的新文化地标——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布置“一年又一年——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展”。园区里有一个小专题,叫“小上海”。 阳泉是国家重要的工业无烟煤能源基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化建设,阳泉千方百计多出煤,出好煤,原煤产量呈井喷式发展,这对当时驴驮马拉的运力提出了挑战。于是阳泉与煤炭供应长期紧张的上海市达成协议,阳泉向上海输煤,上海为阳泉援助运输力量。自1960年起,上海市运输三厂402车队进驻阳泉白羊墅煤矿,自此开始了长达26年的市际合作。26年中,先后有上千名上海运输工人来到阳泉工作,他们为这座山城带来了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最抢手的轻工业产品、最新的流行风尚。能够在生产、生活上与上海同步,阳泉因此得到了“小上海”的美誉。这个标签至今仍是阳泉人的骄傲。
1975年,王增年专程赴“小上海”采买结婚用品,在阳泉兴隆街百货商店里,他看到了在太原根本没有见过的上海产的浅紫色绒线,他想象着当医生的未婚妻在白大褂里露出浅紫色毛衣的模样,那是灰暗中的一抹亮光。我们还收集到王先生结婚前夕拍摄于迎泽公园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他和未婚妻穿着姐夫刚刚从上海买回来的毛呢外套,用简陋的相机留下了这张合影。看着照片,他说:“这套衣服现在看起来也很大方得体。”姐夫也清楚地记得在南京路上一间妇女儿童商店斥巨资买下这两套衣服的情景。
敏锐的人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微小细节中,感知潮水流动的方向。我们收集的这些城市记忆的片段,把太原、上海、阳泉连接起来。我相信,中国的每一处“外地”,都和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
梳理不同城市的生活记忆,上海的模样居然也随之一点点清晰起来。许多年来,到上海消费,一直是我们踮踮脚才能够得到的喜悦,是我们人生奋斗路上遇到的一个个小确幸。祝福上海,祝你永远是购物天堂,永远是全国人民的幸福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