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殷殷关怀暖心田 谆谆嘱托催奋进

2024-04-23 10:49:38   来源:杏彩体育投注网 作者:杏彩体育投注网官网 1

  新中国成立之时,钢铁工业百废待兴,在全国没收官僚资本的30多家钢铁企业中,职工不到8万人;装备数...

  新中国成立之时,钢铁工业百废待兴,在全国没收官僚资本的30多家钢铁企业中,职工不到8万人;装备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全国矿产资源家底不清,矿产奇缺……从在战争废墟上励精图治到艰难探索复兴之路,再到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直至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70年来,党和国家对钢铁工业的殷殷关怀、谆谆嘱托,指引着钢铁工业的发展。

  1949年7月9日,鞍钢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毛主席和党中央来信祝贺并赠送了“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锦旗。深知钢铁重要性的毛主席一直把发展钢铁工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推动建立了门类齐全的比较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遗留下来的钢铁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新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生产力并非易事,困难很多。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启程赴莫斯科,促成前苏联援华兴建和改造50家企业一事,其中就包括兴建武钢。

  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亲临武钢视察。在简陋平房里,毛主席端详平面图纸,询问工厂布置、炼钢过程。他关心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出铁呀?”当听到3点半钟左右可以出铁的回答后,毛主席进一步关心地问:“是不是有把握呢?”当听说有99%的把握,但也可能有预计不到的“万一”时,毛主席笑了笑说:“今天看不到,我明天再来,明天看不到,我以后还来,总而言之,我三顾茅庐也要看到你们出铁。”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中国经济区域问题,指出要处理好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关系,强调要注意工业布局平衡,还指出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强调重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根据这个精神,原冶金工业部提出钢铁工业的建设要实行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并制定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方案。其中, “三大”是继续进行鞍钢、武钢、包钢3个大型钢铁基地建设, “五中”是扩建、新建5个中型钢铁企业,即扩建太钢、重钢、马钢、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和新建湘钢, “十八小”是新建邯钢、济钢、临钢、新余钢铁厂、南京钢铁厂、柳钢、广钢、三钢、合肥钢铁厂、长城特钢、新疆八一钢铁厂、杭钢、鄂钢、涟钢、安钢、兰钢、贵钢、通钢等18个小型钢厂。这个方案实施后对改善中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布局起了很大的作用。

  1960年3月22日,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主席代中央拟写批语,即“关于‘鞍钢宪法’的批示”。毛主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工作做了科学的总结,强调要实行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毛主席将之区别于前苏联的“马钢宪法”(以前苏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厂经验为代表的一长制管理方法),称作“鞍钢宪法”。当时的冶金工业部将“鞍钢宪法”概括为5项原则,即实行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不断开展技术和技术革新。此后, “鞍钢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中国成立之初,企业领导体制和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均照搬前苏联。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鞍钢宪法”,标志着中国式企业管理经验的诞生。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东部沿海被美国封锁,北部、西部处于前苏联大兵压境之下,西南部的边界也常起纠纷。在这样的背景下,1964年4月,毛主席提出“三线”建设问题,要求加速建设一个巩固的战略大后方。他强调率先把攀枝花钢铁基地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力建设起来。他说:“不建攀枝花,我是总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又说:“我们的工业建设,要有纵深配置。把攀枝花钢铁厂建起来。建不起来,我睡不着觉。我们建设‘三线’,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都搞起来,打起仗来就不怕了。”1964年8月,毛主席在中央处研究三线建设问题时指示:“攀枝花是战略问题,不仅是钢铁厂问题。”

  毛主席一生中9次亲临钢铁厂视察,为钢铁工业发展做出过许多指示,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钢铁人艰苦奋斗,使我国钢铁工业走上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奠定了共和国的钢铁之基。

  1978年12月23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宝钢工程建设正式动工。宝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时也是四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项目,仅一期工程就需要投资128亿元,是我国成套引进技术设备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大型钢铁基地。宝钢建设初期正处于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也因此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议论。

  面对各种议论,1979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志在上海接见上海市委时说:“宝钢,国内外议论多,我们不后悔,问题是宝钢工程要搞好,第一要干,第二要保证干好。”1979年9月,同志在一次讲话再次提到宝钢,他说:“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对宝钢这么大的建设项目,得增加点感性认识,不亲眼看看不行。”1984年2月15日,同志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并为宝钢广大职工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当时建设宝钢,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数量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品种、质量问题。在宝钢二期工程投产之后,大量生产我国紧缺的汽车、石油、造船、轻工用钢板,实物质量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很多品种上填补了国内空白,代替了进口。

  “要大胆一些,放开一些,不改革,中国就没有出路。” “没有改革就是停顿,停顿则意味着。” “改革开放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谁不搞改革,就只有下台。”1992年元月中下旬,同志南巡深圳、珠海特区,在非正式场合讲话不少,内容都离不开改革开放,言辞切切,令人深思。与此同时,他依旧关心着钢铁企业的改革发展。

  “来首钢是我的一桩心愿,我一直关心着首钢的改革。”1992年5月22日,同志亲临首钢视察。在谈到首钢取得的成绩时,他说,主要是解放思想,换了脑筋就行。脑筋不换,怎么推也推不动。同志在听取时任首钢总公司、工厂委员会主任周冠五的汇报时说:“我赞成你们。路啊,是历来明摆在那里的,走得快、走得慢、走得好、走得坏,那就看走的路第一是对不对,方向对不对;第二是走得好不好。你们两条都对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深入贯彻落实理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我国钢铁工业步入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1989年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2000年,同志提出了“”(中国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

  同志在担任党和国家最高期间,先后到多家钢铁企业视察,总是嘱托钢企负责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

  1989年7月23日,同志来到武钢视察,慰问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武钢工人。他在视察时强调,工人阶级最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要把四个现代化搞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

  当年 8 月 5 日,同志在视察上钢一厂时,来到工人中间,一边同他们握手,一边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然后还和工人齐唱《咱们工人有力量》。

  1990年元月22日,同志到太钢视察。在渣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全球500佳”称号的“当代愚公”李双良向同志汇报了他治理渣山、回收废钢的经过。听了汇报后,同志非常高兴。他对李双良说:“你一心为公,艰苦创业,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这个意义比挖几吨废钢大得多,真了不起。你为太钢、为国家立了大功。你这种勤俭持家、勤俭办事的精神,正是我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体现。我们大家要学习这种精神。”他还挥笔题词:“学习李双良同志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把太钢办成第一流的社会主义企业。”

  1990年10月27日,同志在视察鞍钢时欣然题词:发扬工人阶级光荣传统,齐心协力搞好老企业技术改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1996年初,同志对冶金工业做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基本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离开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和积极性、创造性,我们的企业和现代化工业是办不好的。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同志为总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提出了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 — —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钢铁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进取,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5年7月31日,在山西省就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的同志来到太钢考察。同志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紧能源、资源节约工作,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年8月22日,在湖北就“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查研究的同志到武钢考察。当了解到武钢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时,同志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2005年10月1日,同志到天管集团考察。同志仔细察看了钢管样品,不时询问石油套管在油田的使用情况,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 168 厂生产线。在 PQF(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主操作室,驻足察看了设备运行情况。当得知这是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第一套三辊式连轧管机组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6年7月29日,同志在考察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时强调,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长远、整体规划,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狠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殷殷关怀暖心田,谆谆嘱托催奋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钢铁工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几代钢铁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打下了成为世界钢铁强国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