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和VR服务智慧农业气象管理、卫星遥感助力农村金融服务、“低空经济”向农村延伸……正在福建举办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服务“三农”的新技术应用吸引不少人驻足。而近期记者走进闽西上杭县的田间地头,真切感受到“数智”给农业生产和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
初夏时节,走进上杭县鑫中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该县湖洋镇通桥村的鑫中合犁田农场,只见智能温室大棚中一排排豆架上四季豆长势喜人。这些四季豆生长周期短、投资少、上市早。“这主要得益于智能温室大棚的帮助,早上市价格具备优势。”鑫中合犁田农场管理人员陈秀华说。
近年来,鑫中合农业公司通过与相关数字农业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具体技术及应用,让种植品种不断丰富。“智能温室大棚除了能帮助我们克服气候影响,还能收集分析农场的土壤成分、年积温、年积水、病虫害等大数据。这让我们能不断改良土壤,及时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陈秀华说,目前农场已引进火龙果、小番茄、白苦瓜等来自境外的特色果蔬,实现了一年四季果蔬飘香。
用数字为农业生产赋能是上杭县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当地已有省级物联网应用基地2个、市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0个。仅在湖洋镇就建成智慧农业大棚设施基地7000余亩,种植果蔬品种数百种,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吸纳上百人长期就业。数字技术正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当地传统农业。
丘陵地多、田块分散,以往农机服务时,对于犁地面积需要人工测量、上报,影响工作效率。“在农业部门推广的北斗智慧农业系统应用的帮助下,如今测量和上报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精准化。”上杭县智农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刘永銮说。不仅如此,具备智慧辅助驾驶功能的插秧机也解放了人力,还帮助提高了种植质量和收益。
在上杭县古田镇养猪大户廖锦堂的养殖场,记者看到,通过智能设备的建设和运用,饲养员点点鼠标或翻一翻手机,就可以实时查看养殖情况和污水处理信息,实现全天候智能化监控。
“这些信息也会实时传输到有关部门,帮助其提高对产业发展的监管和服务效率。”上杭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赖燕说,近年来,他们还引进了养殖信息在线登记和强免疫苗信息录入监管等数字化产业管理手段。
近年来,除了完善相关数字乡村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基层干部群众对农业现代化、数字化理解得越来越深入。为更好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上杭县有关部门经常组织相关专家,为镇、村干部和产业大户传授数字化农业新知识、新理念。
“数字技术正在加速走进‘田间地头’,农产品产供销和农村金融、物流等环节的应用技术和场景还在不断更新。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变化、提供更好的服务。”上杭县县委、中都镇卢权国说。(记者 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