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鹅肝不同,法式鹅肝本质是脂肪含量40%至60%的鹅肥肝,在脂肪作用下,法式鹅肝口感更为细腻,甚至能通过特殊的烤制方法实现入口即化,因此受到追捧。
法式鹅肝的专用品种是原产于法国西南部朗德省的朗德鹅。1986年,山东昌邑率先引进法国的朗德鹅,吸引了其他地方的人考察学习。20多年前,霍邱县有人从山东学习回到老家,朗德鹅开始在霍邱乡间落地。目前,霍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鹅肝生产加工基地之一。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在霍邱县探访发现,对于该县在法式鹅肝领域的亮眼成绩,县城居民都表示有些吃惊,他们之前并不知道本县生产法式鹅肝,今年以来通过短视频才知晓,而在法式鹅肝主要产地的乡镇,村民们则对鹅肝十分熟悉。多位村民表示,鹅肝产业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也明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即便法式鹅肝远比普通家禽家畜肉更贵,但偶尔碰上节日或招待贵客时,他们也会到附近的厂家买上一块,做成主菜。
多家鹅肝厂家热情地带记者看过自家的厂房,表达了对于鹅肝生意前景的看好。不过,他们也透露,原产于法国的朗德鹅种经过多年的养殖,已出现退化,鹅容易患病,导致鹅肝的生产周期延长,也大大影响了品质及产量。有厂家正与安徽高校合作,试图提高鹅种的质量,解决目前的困境。
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北边缘,紧邻河南省,淮河流经其北部,为当地带来充沛的水资源,两个大湖城东湖、城西湖分列县城东西两侧。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霍邱县,有居民认为,霍邱在国内知名度有限,在安徽省内经济排名也并不靠前。多位居民称,霍邱是农业大县,前些年经济表现并不亮眼,交通也相对不便,2014年开通的火车站距离县城约35公里,直到现在每日也只有数趟列车经过。近几年交通有所好转,建设了好几条快速路,工业也逐渐得到发展。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成为“法式鹅肝”生产大军中的一员。1986年,山东昌邑率先引进法国的朗德鹅,1990年开始向日本出口优质级的鹅肥肝,接着,山东临朐的鹅肥肝也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嗅到了商机,许多外地的人也开始到山东考察,学习养鹅经验。安徽霍邱就是其中之一。霍邱所在的六安市本就是全国知名的大鹅养殖产地,这里地处大别山区,水草丰茂、丘陵草地广阔,是水禽类养殖和繁育的理想地。当地人历来有选养大鹅的传统,养殖经验丰富。而且,霍邱的气候也和朗德鹅在法国的原产地比较类似。
至今,霍邱养殖朗德鹅已有20多年历史,全县年养殖加工朗德鹅400多万只,年生产鹅肥肝5000吨以上,鹅副产品1.8万吨,年产值近2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县级鹅肝生产加工基地之一。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分会会长胡建远是霍邱县花园镇最早的养鹅人之一。2003年,他买回1000多只朗德鹅苗,细心养护,“那时候我自己都没有装空调,把小鹅苗买回来以后,我们给小鹅装空调,为了育雏,保证它(们)的成活率。”胡建远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他20多年前的创业路。
吴德莉和丈夫李凤山的朗德鹅工厂位于孟集镇,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鹅肥肝填饲为主,也有加工业务。吴德莉还记得,她和丈夫原本在上海务工,2006年前后,因为要照顾身体不好的公公,夫妻俩回到了霍邱。当时霍邱以养猪、鸡、鸭为主,很少有人养殖朗德鹅,夫妻俩觉得普通的家禽家畜养起来不够稳定,便选择了朗德鹅。
“(初期)投入还是蛮大的,一个月能出栏五六百只。”吴德莉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创业初期,孟集镇只有三家左右的朗德鹅养殖户,基本是夫妻合伙,从养殖到屠宰都是自己做,她家投入较大,还找了熟练的工人干活。工厂从初期的1栋厂房,到现在的8栋填饲厂房、9座冷库,总建筑面积达到了8200平方米,年出栏量也上涨到了约11万只,销售额4000余万元。
5月13日,在吴德莉家工厂的其中一间填饲厂房内,工人正搅拌着玉米饲料准备用机器喂食1200多只朗德鹅。吴德莉介绍,这些是从江西等地购买的60天龄的鹅,经过20多天的填饲后,就可以陆续开始取肝,体质差一些的则要等30天左右。鹅肝重量一般在1.6千克上下,最大的有2千克,不过是极少数。
吴德莉家的客户来自云南昆明、浙江温州、广东深圳、上海等地。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有不同的取肝方式,一般是将鹅宰杀好预冷后再取肝,有的客户需要生鹅肝,工艺要更复杂,工厂会在宰鹅短时间内取肝,取出鹅肝经过冰镇后立即通过冷链发货。她家也有鹅肝深加工生产线,用不同工艺加工成红酒、清酒等不同口味的成品鹅肝,切成小块后用锡箔纸包裹,装进塑料包装后售卖,开袋即可食用。
法式鹅肝也流向了本地村民的餐桌。在孟集镇吴家岗村,多位村民称,他们偶尔会购买鹅肝做菜。村民李达(化名)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如果家里有重要的客人,他会到附近的工厂买上一块鹅肝招待,不过鹅肝毕竟不便宜,他们买来也要七八十块一斤,一般只会买一斤。有时候碰上节日,他们也会买。有的人喜欢生吃,他家一般蒸着吃,蒸好后直接吃,或是蘸酱油。
村里做小龙虾收购生意的王富(化名)告诉记者,鹅肝是村里除了小龙虾外最大的产业,村民们农闲时到朗德鹅工厂干活,就不用到外地务工了。
吴家岗村的村民们称,朗德鹅最初发展起来时,养殖户没有处理废料的能力,宰杀鹅剩下的废料和污水,还有鹅粪被直接排到田里、水沟里,臭气熏天。当时还有村民为此投诉过。
吴德莉告诉记者,当地政府随后对厂家进行环保治理,她家花了一百多万元添置污水处理设备和流转土地用于消纳沼液。污水处理设备投用后,实现了雨污水分流,厂房里的鹅粪及污水通过管道排进化粪池,经过七级沉淀池沉淀,下层的沉淀物用机器抽回化粪池打捞出来,有专人买去做肥料,上层的污水进入厌氧沼气池,发酵后排进氧化塘,让微生物处理污水,经过这些流程处理的水才能被排到消纳肥水的莲藕塘。村民也会用这些处理过的污水灌溉农作物,实现循环利用。
除了维持污水处理设备外,养殖户们也透露,作为“外来户”的朗德鹅种在国内经过多年的养殖,质量下降。近几年间,鹅的患病率增加,导致鹅肝的生产周期延长,也影响了鹅肝的品质及产量。
在孟集镇一家养殖户的厂房区域,记者注意到,几间填饲厂房内都是待宰的朗德鹅,另有五六百只鹅被散养在厂房外的空地。该养殖户解释说,因为这些鹅患了病,暂时不能填饲,要先散养,才能放回厂房。
吴德莉说,她家的鹅也有患病的情况,需要散养且不喂食,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才能病愈。为了降低鹅的患病率,优化品种并提高产量,她和丈夫已于2022年开始与安徽一高校共同研发朗德鹅的营养、疾病、种源选育工作。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朗德鹅长到35天左右,有可能出现“鹅翻翅症”,影响公鹅与母鹅的自然交配,不能留作种用,在人工喂食时还会多占笼位或者相互摩擦,导致鹅出现应激,影响自身生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夏伦志与团队成员研发出了一种用于预防“鹅翻翅症”的复合饲料添加剂,有效降低了“鹅翻翅症”发生率。针对朗德鹅品种退化、鹅苗基本从外地引进,产业发展长期受牵制的问题,霍邱县已经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鹅种提纯”技术研发,开发更多鹅肥肝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制定统一规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