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插秧机、收割机、运粮车、旱旋耕机等各类先进农业机械设备轮番上阵,让农场充满了“科技范”,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作业图景。这是“工厂化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专项无人农场服务
此次现场会是按照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重点专项服务行动”要求,围绕“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与装备”的主题进行技术交流,进一步明确无人化智慧农场领域研究方向,促进“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实施,落实“前沿方向引领、强化产品导向、强调应用场景”的专项特色管理思路,为推进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据了解,2021年,河源首个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在东源县下坝村建立,基地(一期)总面积4200亩,其中无人农场500亩。该生产示范基地由东源县政府牵头,东源国资委下属农业托管公司广东万绿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及其团队合作共建,致力打造广东最大的水稻无人农场,建成后承担推动产业转型、解决耕地撂荒、打造全省水稻制种示范基地和全国无人农场标杆以及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多重任务。
在当天上午的下坝村活动现场,一场“科技感”满满的水稻机械化耕作、插秧、收割作业轮番演示。一旁的水田里,的耙田机有序作业;在金色的稻浪中,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着水稻;插秧机则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有序插秧,播下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在智能手机上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在田边操控机械,简单方便。”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黄培奎在田边介绍道。
除了操作机械,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气象环境、土壤肥情、水源灌溉、作物长势、病虫害趋势等信息,实现节田间无人化或少人化作业,推动粮食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让传统的“看天种田”变成了“用数据种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告诉记者,农业机械“无人化”技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从地图探测到播种量计算,再到监控管理,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全程自动化,全面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一揽子目标。
据统计,人工撒播水稻,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播6亩水田,而无人驾驶的水稻直播机,一个小时就能播5亩水田或者更多。目前,借助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无人农场已实现耕、种、管、收一体化发展,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下坝村集航天制种、育秧、种植和烘干于一体,带动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6万元,农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
无人农场将把提高耕地、肥料和灌溉用水等关键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产出效益作为核心任务。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为重要突破点,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健康、快速发展,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