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太阳能板、电动汽车等产业之后,美媒又盯上了中国塑料制品。彭博社7月2日称,过去10年间,中国化工行业扩张迅速,各工厂为应对竞争加剧而加大海外销售。报道声称,随着美国大选临近,这或将引发美欧针对中国化工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继而加剧现有贸易紧张局势。
报道称,过去10年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许多化工工厂。这些工厂竞相建设,以满足中国对塑料的需求;同时,中国的“塑料热潮”改变了全球石化行业。
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4年底期间,中国建成大量将原油、天然气转化为乙烯和丙烯等产品的工厂。这些产品是塑料包装、汽车零部件、电器和机械等各种产品的基础材料。
现在,中国工厂的额定产能相当于欧洲国家、日本和韩国的总和。其中,丙烯涨幅最大。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9年至2024年间,仅中国生产商的丙烷脱氢(PDH)装置产能就增加了一倍以上。
海关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起,中国已成为聚丙烯净出口国。这些货物已经运往越南、泰国和孟加拉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甚至远至巴西。据荣鼎咨询公司数据,中国已经是用于服装或食品容器的聚酯产品的净出口国,已将这些产品运往尼日利亚、越南和印度等国,“再次创造或加剧了贸易顺差”。
随后,彭博社援引多名分析人士的话,炒作中国塑料制品“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声称中国化工工厂为应对国内竞争加剧而转向海外销售,继而会加剧当前贸易紧张局势。
其中,英国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首席石化分析师凯利·崔说,中国在2020年至2027年间的大量投资,“重塑了全球(塑料)供应格局”,导致全球近四分之一乙烯产能面临关闭风险;牛津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研究项目主任迈克尔·梅丹则称,中国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风险被低估了……
报道继而渲染道,中国化工厂品销往海外,可能会使中国与韩国等邻国关系变得紧张,韩国也拥有庞大的化工行业;随着美国大选临近,这也将引发美欧方面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指责。
现任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尽管多次声称“考虑削减对华关税”,但迟迟没有采取实质行动,依旧坚持特朗普时期的大部分关税。随着11月美国大选临近以及中国电动汽车、光伏等产品畅销全球,为了攫取利益,拜登政府开始打起了上调关税的主意,自去年年末起便动作频频。
5月份,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目标战略产品”大幅提高关税。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官员开始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话题,并试图拉拢盟国共同采取对华贸易措施。
对于美国政府和媒体持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室主任金贤东4月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驳斥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金贤东反问,“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