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2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960,899,360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内7,885,98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2,966,294.36元(含税)。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如发生变动的,将维持分红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红比例。以上利润分配预案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支护设备租赁、高空作业平台及地下维修维护设备等各类工程设备租赁与服务,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L) ”下的“租赁业(L71) ”。
建筑工程设备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进而提升资本收益并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而我国不断提升的人工成本、持续减少的建筑业从业人数与日益渗透的经济环保理念持续推动建筑工程设备行业的发展和工程市场保有量的稳步提升,为工程设备租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工程设备租赁相较于购买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购买和保养建筑工程设备将占有企业大量资金及经营成本。自购设备将导致设备闲置、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而租赁有助于缓解下游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安全生产。随着下游企业对设备租赁认知度的提高,设备“以租代买”的优势将持续显现,建筑工程设备租赁将进一步普及,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伴随着设备保有量持续增长、租赁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3年中国工程设备租赁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自2018年以来年复合增速在10%以上。
我国工程设备租赁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市场规模大、参与竞争企业多、市场集中度低的特征。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口径,国内目前工程设备租赁服务企业达两万多家,但大部分企业的规模都较小。从租赁市场成熟的北美市场来看,根据头部租赁企业联合租赁2023年报显示,联合租赁2023年度营业收入143.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在北美设备租赁市场的市占率为15%。北美前三大租赁商占据30%的市场份额。当前我国工程设备租赁行业整体处于分散状态,前3大租赁商市场占比仅1.5%,前100强租赁商占比仅为3%,行业集中度亟待提高。
工程设备租赁行业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大型企业往往凭借网点密集、资质齐全、资金充足、专业服务能力强等优势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不断做大做强;小企业往往由于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网点不足、缺乏实施经验等劣势极易被市场淘汰,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规范度的提升、市场监管的趋严等因素将进一步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伴随中国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工程设备行业发展迅速,工程设备品类多,规模大,触达的客户群体多,头部租赁商设备管理规模和需要维护的客户数量高速增长,出租资产的运营管理压力持续增大。在此背景下,头部租赁商开始建立数字化系统,通过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焕发行业新的生命力。目前头部租赁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对内管理、业务等流程的部分赋能,信息化的深入已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未来,信息化将全方位进一步渗透在规模化、大型化的工程机械租赁企业中,提升服务质量及效率,率先完成变革和升级迭代的企业将进一步受益于数字化的赋能再上新台阶。
一方面,持续减少的建筑从业人数、快速增长的人工成本和逐渐老龄化的施工队伍促使相关单位大量使用高空作业平台,以弥补劳动力缺失和降低人工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我国高处作业安全事故数量在不断攀升,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因此在高空施工场景中,安全性更高的高空作业平台设备渗透率快速提升。在高空作业平台快速普及后,工人高处坠落风险明显下降。
在人工成本增长、安全关注度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提升。
高空作业平台具有使用频率高,单次使用周期短的特点,使其更适合通过租赁的方式进行供应,因此在成熟市场,设备制造商一般不直接对终端客户进行销售,而是以租赁商为中间渠道向市场提供产品。在我国,由于高空作业平台进入我国市场较晚,社会认知度不高,市场初期以客户自行采购为主,但随着社会认知度提高,专业租赁厂商布局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快速发展。
从市场保有量来看,2014年中国全市场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为2.5万台,2023年国内市场保有量已达60万台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40%,人均保有量约为4台/万人(设备保有量/总人口),建筑业增加值覆盖率约为7台/亿元人民币(设备保有量/建筑业增加值)。从北美成熟市场来看,2022年美国全市场保有量为77万台,人均保有量为23.12台/万人,建筑业增加值覆盖率为11.08台/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目前的保有量、人均保有量和建筑业增加值覆盖率等指标仍低于北美市场,未来仍有增长空间。且从建筑业增加值和基建投资水平的横向比较来看,高空作业平台在中国的应用场景更多,需求提升空间更大。预计2025年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将增至100万台。
相比传统工程机械设备,高空作业平台市场集中度较高,截至报告期末,国内头部三家租赁商市场占有率接近50%,高于海外市场。行业内同时存在近2000家中小租赁商。
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中,成本管控和服务质量是决定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头部租赁商积极推广市场,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头部租赁商均积极开发适合符合自身经营理念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管理成本持续下降。竞争要素持续优化有利于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此外,头部租赁商与各大设备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享受更优惠的采购条件,预计未来头部租赁商仍是市场增量的主要推动者。
建筑支护设备租赁市场当前仍高度分散,租赁商合计超过10000家,大多均为中小租赁商,主要提供单一品类的租赁服务,服务能力和资产规模受限。随着头部租赁商规模效应逐渐体现,叠加数字化赋能管理,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当前上游建设工程企业积极开展供应链改革和成本管控,经营模式逐渐向轻资产运行转变,更倾向于和拥有设备综合服务能力的服务商合作,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设备需求与服务需求。预期未来能提供多种产品租赁的综合服务商将拥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公司建筑支护设备租赁服务板块主要包括地铁钢支撑、民用钢支撑、铝合金模板和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等。在中国向世界发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后,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等指引,大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建筑业绿色改造升级。在此背景下,公司主营的钢支撑、铝模板等可回收可周转的新型支护设备,能够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同时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对混凝土支撑、木模板等传统支护设备形成快速替代,引领支护设备行业发展新风向。
地下维修维护中以TRD、IMS、MJS、TAD等为代表的创新施工工艺工程技术壁垒高,施工难度大,因此行业份额主要由少数头部企业占有。公司作为国内最早引入TRD项目的服务供应商,同时拥有IMS、MJS、TAD等独有工法。在公司的大力开拓下,TRD已成为普及度最高的创新地下施工工艺,行业内也逐渐出现一批以TRD作为主营经营产品的服务商。随着工法应用场景日趋复杂与施工精密度要求日渐提升,建设工程企业对服务供应商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拥有更多工法、更强施工能力的企业将面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工法的应用领域主要为房屋建筑、市政建筑、商业综合体、轨道交通等项目中的各类基坑建设,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新的应用场景近年来也不断涌现。目前各应用领域市场需求正快速增长,将带动地下维修维护市场持续扩张。
基坑建设:建筑业中房屋建设、场馆建设、市政建设或轨道交通建设,均会涉及到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而基坑围护工程量能占到项目总工程量的10%-20%。因此密集的基坑建设为各类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传统基坑开挖以三轴搅拌桩(SMW)为主要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开挖深度受限、施工扰动大、设备存在侧翻等安全隐患,因此扰动更小、开挖深度更深的TRD工法快速替代传统工艺,逐渐成为主流的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轨道交通: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中统计,报告期内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公里,其中地铁线%,地铁的密集建设带动轨道交通市场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全国城轨交通运营线%,持续增长的线路总长将带来巨大的轨道交通维保需求。
水利建设:目前国内有超过8万座水库,其中3万余座被认为是病险水库,存在水坝老化失修、质量较差等问题,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江河湖泊,存在大量水坝修缮、桥梁建设等需求。在护岸侵蚀防护、江河大坝隔水、河川堤坝加固等领域中,TRD、IMS等工法可对老旧坝体进行填充灌浆,且对坝体本身不会造成伤害,在坝体加固工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2023年,全国水利投资达到11996亿元,创造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1%。
土壤改良: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常用填埋法进行处理,为此兴建大量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污水,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因此垃圾填埋场需进行防渗系统。目前大部分地区依靠人工防渗系统结构,采用高密度防渗膜作为主材。随着防渗膜的大量使用,大量垃圾填埋场反馈防渗膜出现渗漏、损坏等情况。而TRD工法行程的地下水泥土连续墙具有优良的止水防渗性能,因此成为阻止地下污水渗漏的最佳方案。
公司以租赁服务为核心,通过数字赋能和充分激励,持续优化“渠道+运营+服务”三大核心要素,实现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
线下渠道主要为全国布局网点,实现业务范围覆盖全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国共设有274个网点。网点不仅提供线下业务渠道,同时也是公司的设备储存场地与售后服务基地。网点数量与密度的增加,能够在提升业务覆盖范围,并缩短单个网点的辐射半径,提升服务效率。
线上渠道包括小程序、APP、服务热线等,支持线上查询实时价格、在线下单、物流跟踪、报停报修等业务及服务功能。公司组建业务中台负责客源转化及全流程跟踪,具体包括潜在需求客户促成交易、线上平台用户转化及全流程交付、在租客户定期维护及满意度调研,并通过对客户的定期回访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公司通过对设备、人员、流程三大要素的效率迭代优化,实现采购、周转、维保等多个运营环节的全生命周期高效运营管理。
采购资金主要来源于经营性现金流、银行信贷、融资租赁等自有自筹资金。此外公司积极试点轻资产合作模式,由合作方出资采购设备,公司负责设备运营,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以实现设备规模的持续扩张。
在采购环节,对于部分建筑支护设备,公司会提出具体质量指标、设计图纸用于产品改造,使设备更贴近客户需求;对于高空作业平台,公司通过擎天系统实现与生产厂商管理系统对接,能够从采购订单对接、工厂订单确认、发货物流跟踪、接货验收全流程在线跟踪,协助一线人员检验设备质量。
公司通过租赁业务保持设备周转,使设备持续产出。在租赁业务中,保持较高的租金价格和出租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租金价格取决于经营环境和市场竞。